“全國高校地理信息科學教學叢書”的新教材來啦!近日,由武漢大學李霖教授主編的《地理信息系統原理》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該教材是作者在總結多年從事地理信息系統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編寫而成。全書共分8章:第1章緒論,主要介紹地理信息系統相關概念;第2章至第7章介紹了地理信息系統相關理論,包括地理空間對象及數據模型、地理空間數據采集與處理、地理空間數據結構與組織、地理空間分析、數字高程模型分析、地理信息可視化;第8章地理信息系統發展動態,主要介紹了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方向和地理信息科學前沿內容,如三維動態數據建模與管理、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等。本書既可作為地理信息科學、地理科學、土地管理等專業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從業人員參考。
編寫背景
由加拿大測量學家羅杰·湯姆林森于1963年建立的世界第一個運行的地理信息系統,開拓了從單一實際運行的工程系統發展而來的、目前具有系統性專業知識和廣泛應用領域的學科。全國現在約有200所高校開設地理信息科學專業,在這一專業人才系統性培養進程中,講解地理信息系統原理知識的教材和課程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計算機、通信以及網絡等技術的突飛猛進,促進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國計民生的各行各業,基于地理信息服務的數字技術已深入我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為人們的衣食住行提供80%以上的信息。與此同時,地理信息科學專業的核心知識也不斷拓展,從幾何空間、歐氏空間延伸到地理空間和語義空間,為網絡信息大數據時代的跨領域地理信息服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為面向地理或地學領域的信息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架起信息技術與地學領域的“橋梁”。地理信息系統原理的課程知識像“橋面”一樣,直接將信息技術接入并延伸入地學諸領域,因此,地理空間分析相關理論被納入這本教材的知識體系中。此外,我們也將那些“最新”的信息技術,如虛擬及增強現實、云計算,作為“地理信息系統發展動態”納入到教材中。
教材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