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科技她力量。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將于2022年秋季在北京召開。黨的二十大順利召開,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喜事、盛事。首都女教授協會推出“科技之星”專欄,宣傳先進事跡,凝聚巾幗榜樣力量。
首都女教授協會——蔣捷教授 (第14期)
蔣捷,中共黨員,于長春地質學院(現吉林大學)獲應用地球物理專業學士與碩士學位,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測繪科學與技術專業博士學位,現任北京建筑大學測繪與城市空間信息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自然資源部城市空間信息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建筑大學國際化發展研究院(國際教育學院)特聘院長。是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ISPRS)會士(Fellow),F任ISPRS秘書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際科學理事會中國會員會副主席,中國測繪學會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理論與方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國際時空信息綜合服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建設教育協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入選國家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負責人、自然資源部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第二梯隊人員。長期致力于地理空間信息獲取與建模方面的理論方法研究、關鍵技術攻關、重大工程組織實施、人才培養,主持多項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和工程項目,近年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多項,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主持編寫國家標準9項。當選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測繪系統先進工作者、國土資源部“巾幗建功”標兵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夏堅白測繪事業創業與科技創新獎。
嚴謹治學 開拓創新
蔣捷同志多年來嚴謹治學,開拓創新,取得突出科研業績。2008—2016年,作為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建設工程的總工程師與實施負責人,蔣捷主持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頂層技術設計、關鍵技術研發、工程組織實施和日常運維管理,建成了我國首個實現分布式節點協同的業務化運行地理信息云服務平臺。項目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以及二、三等獎多項;此成果在促進政府信息資源共享、推進地理信息深入廣泛應用、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所形成的標準、技術、產品與服務構成了覆蓋全國的天地圖產業鏈與生態圈。
2014—2019年,作為技術實施負責人,蔣捷積極推進基于國產高分辨率衛星影像的大范圍地理信息資源建設,主持完成了基于國產高分辨率衛星影像的全球測圖技術系統需求分析、總體技術設計、數據生產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示范,完成了”一帶一路”區域約2500萬平方千米范圍內高精度基礎地理數據,在推進區域合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項目成果獲測繪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2)。
2002—2014年,蔣捷作為國家電子政務工程“國家自然資源和地理空間基礎信息庫(測繪分中心)”的負責人,主持設計開發了國家級基礎地理框架數據庫,建成了基于電子政務網的數據共享與服務系統,有力支撐了電子政務工程的建設與應用。項目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1)。
2000—2022年,蔣捷長期推進導航地圖標準及導航地圖數據庫建設。主持編寫國家標準《導航地理信息數據模型與交換格式》(GB/T 19711)、《室內地圖數據模型與表達》(GB/T 41445)、《車載導航數據采集處理技術規程》(GB/T 20268)、《室內多維位置信息標識語言》(GB/T 35627)、《室內外多模式協同定位服務接口》(GB/T 35629)等,填補了多項國內導航地理數據標準方面的空白;主持“全國多尺度導航電子地圖系統建設”“衛星導航應用的電子地圖資源共享平臺”的設計與實施,建成我國首個覆蓋全國的導航地理框架數據庫,被導航企業廣泛采用。相關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1)。
推進國際國內學術技術交流合作
自1998年起,蔣捷先后任ISPRS工作組組長、技術委員會秘書、技術委員會主席等職務,當選為ISPRS會士,獲Eduard Dolezal Award獎、主席榮譽提名獎。2022年,蔣捷代表中國測繪領域競選ISPRS秘書長并成功當選,表明我國測繪領域科技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獲國際同行高度認可,我國在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領域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有利于進一步推進我國學者、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與國際同行的交流與合作,助力中國攝影測量、遙感、地理信息科學領域的國際化發展。
2012年—2019年,蔣捷在聯合國亞太區域地理信息管理委員會(UN-GGIM-AP)擔任工作組組長,積極推進區域地理信息共享,聯絡協調基于我國測繪技術與成果的國際合作組織,先后3次面向發展中國家的技術培訓,來自30余個國家測繪機構官員與技術骨干前來中國了解中國技術和產品。
與此同時,通過在中國測繪學會、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任職,蔣捷積極組織各類學術技術交流,在業內形成較大影響。
注重教學科研結合帶領團隊共同進步
蔣捷教授擔任武漢大學、中南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吉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兼職教授,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40余人。在教學中注重本科生、碩士生啟發式教學,設計并開設“測繪科學與技術科研方法論”課程,以學科應用前景講述、結合應用的教學實習、互動式研討、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對本學科粘和度,逐漸形成自主、研究性學習模式。
她積極推動北京建筑大學測繪學院科研團隊與國內外優秀團隊的交流與合作,包括與國內高水平單位大學與科研機構聯合申請各類科技項目、與行業龍頭企業開展多方位合作、聯合籌備國際聯合實驗室、與國內外知名教授開展學生聯合培養等。
她帶領北建大團隊主辦或承辦有影響力的國際國內學術活動,2019年承辦了中國測繪學會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委員會“資源與環境遙感監測”學術年會,四位院士和來自全國63所高校和相關領域的76個研究院所、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專家學者500余人參會。2018、2021、2022年分別主辦了ISPRS夏令營,2020、2021年在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年會中主辦了分論壇,多次協辦了ISPRS技術委員會大會、亞專資發展中國家空間數據基礎設施培訓,多次邀請領域內國際知名專家短期訪問北建大測繪學院并與師生進行深入交流對接。